柳态纤柔,雪艳疏明。问人来、人道轻盈。张琵莲脸,一寸波横。比潇洒处,犹难称,此嘉名。
花前烛下,微颦浅笑,要题诗、盏畔低声。司空自惯,狂眼须惊。也不辞写,双罗带,恐牵情。
行香子(赠轻盈)。宋代。晁补之。 柳态纤柔,雪艳疏明。问人来、人道轻盈。张琵莲脸,一寸波横。比潇洒处,犹难称,此嘉名。花前烛下,微颦浅笑,要题诗、盏畔低声。司空自惯,狂眼须惊。也不辞写,双罗带,恐牵情。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 ...
晁补之。 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送沈道立太史奉使肃藩。明代。于慎行。 亲函玺绶赐王侯,百二秦关亦壮游。华岳三峰天外落,洪河一苇日边流。星潢色动金城夜,鼓角寒生玉塞秋。咫尺昆崙应可问,乘槎莫到海西头。
送别阿嫂(1) 其二。。费墨娟。 送客逢春可自由,心随湖水共悠悠。可能相别还相忆,一夕横塘似旧游。
吉州感事 其三。清代。屈大均。 惊人惟间道,老我是孤城。深入应无敌,迟行自受兵。师徒随雨散,壁垒与云平。饮尽将军血,苍茫哭一声。
望官道。清代。张印。 墙外即官道,秋高偶纵视。荒荒草半焦,兀兀寒烟起。前头谁家坟,白杨挂钱纸。我亦有先垄,我亦为人子。潼关咫尺地,春秋不一祀。望望落日斜,霜叶连山紫。
次王叔能侍御史。元代。萨都剌。 龙蛇偃蹇出墙阴,五色春云态度深。台阁文章散清气,月明山馆夜萧森。